搜索

长乐李姓源流

  [复制链接]
楼主: 九狮七条龙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01: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武官将军:(请填补

李世甲:(1894----1970)又名渚藩、德声、字凯涛、(民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将军。(沙京人)。



李学文:清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任:协领(正二品)将军。(琴江人)。



李松:清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佐领、诰封昭武将军。(正四品)琴江人。



李国富:清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11任左佐领署协原品休致、诰授昭武将军正四品。(琴江人)。



李芬:清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13任左佐领、诰授武翼都尉正四品将军。(琴江人)。



李九标:清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19任右佐领正四品将军。(琴江人)。


李学文:清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3任右佐领正四品将军与协领同姓名(琴江人)。


李宗崀:清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9任右佐领正四品将军。(琴江人)。


李维枢:清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19任右佐领正四品将军。(琴江人)。


李九泽:清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20任左佐领正四品将军。(琴江人)。


李华:清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6任左佐领正四品将军。(琴江人)。

李参   郑和麾下将军。首占镇黄李村。。他跟随郑和多次下西洋,并因下西洋之功授忠武校尉、定远将军、总府中军等职。

李文       民国少将(长乐仙厚后地李氏)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01: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武举人:(请填补

李纯森:清嘉庆21年丙子科。(琴江人)。

李祥福:清嘉庆23年戊寅科。(琴江人)。

李则龙:同治元年1862年壬戍恩科并补行辛酉正科。(琴江人)。

李春龙:同治12年1873年癸酉正科。(琴江人)。

李九鼎:光绪2年1876年丙子科(兵部差官)。(琴江人)。

李九骏:光绪17年1891年辛卯正科(把总)。(琴江人)。

李霈:光绪20年甲午科。(琴江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02: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清骁骑校正五品:(请填补

李纯信、李信果、李朝瑄、李澎、李九鉴(号仲钟)。


以上均为琴江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0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建议加精!!!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09: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原帖由 小红 于 2008-8-29 22:57 发表
李应-----字。。、首占黄李、正统四年(1439)任:刑部清史司主事。
有这人?我们村修的族谱上没见到。   
我们村有个和郑和一起下西洋的李参怎么没见LZ列出来呀。



李参   郑和麾下将军。首占镇黄李村。。他跟随郑和多次下西洋,并因下西洋之功授忠武校尉、定远将军、总府中军等职。

十五世纪初,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舟师七下西洋,曾在长乐驻泊地太平港周边乡村招添水手、募集人员,其中有位长乐人随郑和出征,因功授忠武校尉,累迁游击定远将军,此人姓李名参,并非姓黄名参。1985年福建福州纪念郑和580周年学术文集中,有几位专家学者将“李参”称作“黄参”,有的把李参的故里 ——“黄李村”写作“黄里”或“塘屿”。此后,长乐县“郑和事迹陈列馆”以及国内有关郑和下西洋文章著作或是海外侨报刊物,亦以讹传讹至今未改。究其缘由,多因论文作者引用了《长乐六里志》中有误条文而致。在该志卷七“人物篇•武功”中记述黄参的条文应属李参的功绩。笔者曾任职长乐市地方志编辑,近年又参与《长乐李姓谱志》的编纂,有机会校对《长乐六里志》、《黄李合谱》及《青山阳夏黄氏世谱》等谱志,走访了黄李村干部、族长,经多方考证发现:  长乐黄李村古因村中住有黄、李两姓而得名,缘由元末明初,李三峰三女李三娘赘黄佑采,以所生两子分别黄、李两姓而致。其季子师古承妣李姓,单生一子名参。师古“因子贵诰封定远将军赠中议大夫”(见《黄李合谱》)。六百多年来,黄李两姓虽同宗合谱,聚族而居,然因“黄李两家皆有子支”,其裔各祀其主,绵延至今;两姓祖源代有详载,世系泾渭分明。
  考证结论是:李参系黄李村李氏后裔、李师古之子,应姓李,不姓黄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1: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明万历(唐峰黄李合谱)序

凡谱之修以尊祖而合族、故于其所出之祖源流必审、而一祖所分为夲支为別派、必皆有昭穆伦次可考。盖虽或一姓、而非其夲宗、则不

可以強合。未有联二姓为一谱者、如吾乡黄李合谱吾惑焉。讯其故、则先有宋儒勉斋先生之孙、随中表朱氏自建阳入福州勤王、返居长

乐青山下。迨宋亡、避国仇、乃隐于阳复沙堤间。其五世孙讳尧、读书慕道、元季屡荐不仕、好山水游、遂构精舍于鲤山之西、以为闽

长往來栖之所。其后有讳佑采者、娶唐峰李公绍远之三女为配、以所生三子师古为李姓。后于是、黄李两家又皆有子、支以日繁。

黄子谓李吾之所出、不可以不亲也;李子亦谓吾夲黄出、而后李不敢于黄有外也。此谱之所以合论者、谓合谱。

非制李之子宜复姓黄、而于家庙旁別立所、后李姓主奉其祀使香火不绝、则于礼于义两尽、何久冒他姓为然。余又有说焉、今之所谓姓

、非姓也、氏也。姓不可有二、妫之后別为胡、为陈、为田;姜之后別为任、为吕、为申;姬之后別为展、为臧、为季叔孙。至于后世

或因难而改、因讳而改、尤不可以究诘、但使为子孙者知若者吾同祖、派別而夲宗所自出、源流昭然、昭穆伦次不失、则氏此与氏彼异

同可无论也。黄李皆氏而己、必令李之仍为黄、则于李为忘本、并失其先人与李舅甥之亲。必分为二谱、则于一源所衍、后或夷为路人

而失亲亲之谊。然则此谱虽举、而于其分也、以明义、李不必复黄也;于其合也、以明恩、黄不忍岐夫李也、君子于是乎有取焉。

                                    万历29年辛丑3月之言、里人楚石林材敬撰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1: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一生心性厚、百世子孙贤(李姓崇德堂)




赫赫我祖 國史流芳 訓誡子孫 悉本義方  
仰體斯旨 更加推詳 曰諸裔孫 聽我訓章
讀書為重 次即農桑 取之有道 工賈何妨  
克勤克儉 毋怠毋荒 孝親睦族 六行皆藏   
禮義廉恥 四維畢張 處於家者 可表可坊
仕於國者 為國為良 神則佑汝 汝福綿長
倘背祖訓 暴棄疏狂 若違祖訓 乖舛倫常
貽羞祖宗 得罪彼蒼 神則殃汝 汝則不昌
最可憎者 分類相戕 不會同氣 偏論異邦 
手足干戈 祖宗憂傷 願我族姓 怡怡雁行
通以血脈 泯厥界疆 總歸和睦 祖宗安康
引而親者 年年登堂 同底於善 勉哉勿忘

同治12年正科武举府

同治12年正科武举府
发表于 2008-8-31 12: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呵呵~~~建议加精~~~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3: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李姓来源
堂号:陇西堂。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同源,人数最多,声望最大。在唐朝以前赵郡李氏地位高于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
柳城李氏
略阳李氏
鸡田李氏
武威李氏
代北李氏
高丽李氏
范阳李氏
渤海李氏
西域李氏
河南李氏
京兆李氏
堂号、郡望
李氏先后建立的政权有:

成汉
西凉

吴(李子通)
魏(李密)
唐朝
西夏
后唐
南唐
大顺
李氏朝鲜
越南李朝
新加坡
李氏政权

李耳,即老子,《道德經》作者、道家學說始祖
李冰,戰國時代都江堰建造者
李信,戰國時代秦國將軍
李廣,西漢抵抗匈奴著名將領
李密,隋末割據勢力之一
李渊,唐高祖,唐朝開國皇帝
李世民,唐太宗
李隆基,唐玄宗
李商隱,晚唐詩人
李賀,中唐詩人
李靖,初唐將領
李晟,中唐將領,平朱沘之亂
李愬,中唐將領,雪夜入蔡州,平吳元濟之亂
李白,盛唐詩人
李煜,南唐後主,詞人
李元昊,即拓跋元昊,建立西夏與遼、北宋鼎立
李棟,宋代官員,李氏入粵始祖
李清照,南宋時著名女詞人
李自成,明末起義軍首領,建立大順政權
李時珍,醫學家,《本草綱目》作者
李鴻章,清末北洋大臣
李秀成,太平天國忠王
李文茂,清未天地會領袖,攻廣西建大成國
李大钊,中國共產黨創立人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3: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庞大的李氏家族,拥有众多的堂号和郡望。所谓“郡望”,是指长期居住在某一地而形成的家族祖地。郡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从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李氏家族的主要分布。
    史籍记载的李氏郡望有13个,它们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还有一个是陇西徙京兆的李氏。
    略阳李氏出自廪君之后,世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汉末大乱,于是迁于汉中(今陕西汉中)杨车坂,号杨车邑。曹操定汉中,又从杨车坂再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南),以后便定居下来,故被称为略阳李氏。
    略阳李氏家族是至将军李武时归魏而迁略阳的。李武生东羌猎将李慕,李慕生五子:辅、特、骧、庠、流。李辅,为骁骑大将军;二子李特,字元休,宣威将军、长乐乡侯,因其子李雄即帝位,而被迫谥景帝,庙号始祖;三子李骧为骁骑将军,以其子李寿即帝位,而被追谥为献帝;四子李庠,字元序,为威寇将军、杨泉亭侯;五子李流,字元通,为秦文王。
    李特三子:始、荡、雄。李始为武威将军;李荡为骁骑将军;李雄,字仲隽,为位前将军,即帝位,国号蜀,在位36年,谥日武帝,庙号太宗。李荡有五子:班、(王含)、稚、(王午)、都。李班,字世文,袭帝位一年,而李雄之子李期杀之于殡宫;李(王含),为中领军,李稚为将军,皆死于氐人;李(王午)弃涪城奔晋都,为中宗所杀。
    李雄有四子:越、期、霸、保。李越为建宁王、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李期,字世运,杀李班而自立,在位三年,骧子李寿废之为邛都县公,谥曰幽;李霸、李保皆不病而死。
李骧子李寿,字武考,废李期而自立,在位五年,谥昭文皇帝,庙号中宗。
    李寿有三子:势、广、福。李势,字子仁,嗣父位,五年而国亡,晋封之为归义侯、广大将军、汉王,后因求为太弟而坐罪,贬临邛侯,自杀。
    李寿弟李攸,为安北将军。
    李流子李世,为位将军。
    京兆,即首都,唐时为长安。陇西李氏后徙京兆者,是岷州刺史李嵩。李嵩生洮州刺史思恭;李思恭生钦;李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生晟;李晟字良器,德宗时为相,任太尉、司徒、中书令、西平王。李晟生有十二子:愿,为河中节度使;聪,为光禄寺主簿;(纟总),为太子中允;(孙心),为左神武大将军;(冯心),为右威卫大将军;恕,为光禄卿;宪,为岭南节度使;(朔心),为陈许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平蔡功为多;懿,为渭南尉;听,字正思,为检校司徒、凉国公,生左神武将军琢;(其心),为右羽林将军;(殷心),为岚州刺史。
    十三望李氏家族中,陇西和赵郡两支郡望名声最大,人口最众,今天下李氏多出自这两支郡望。
    陇西和赵郡的荣耀甚早,秦、汉两朝将相辈出,至唐朝则显赫无比。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来自当时的陇西,大唐帝国在290年之间,宗室本支日繁,有大房39房;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同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之后裔。赵郡李氏在唐朝一代总共出了17位宰相,文治武功,没人能比。据明代学者朱彝尊所说,赵郡李氏之族最大,甚至超过张、王、刘、赵等诸姓之上。
    秦国的司徒李昙,其幼子李玑传下了赵郡房,其长子李崇传下了陇西房,赵郡房与陇西房同出一源,又各有所系。

李耳:李姓第一人

    教始祖老子,名李耳,“正史”明确指为李姓第一人
    李姓族系,因为有李唐王朝的详细考证,才传而至今。其血脉繁衍,支庶众多。现依《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所载,以理征改理为李姓后的宗系,撰述如下:

理征,娶契和氏女,生昌祖,昌祖为陈(西周之陈国,故址在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毫县以东,春秋末年,被楚国所灭)大夫,家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十里)。昌祖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到五世孙乾(字元果)时,当了周朝的上御史大夫。他娶益寿氏女婴敷,生下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于周平王时任太史。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此苦县,正是被楚所灭的陈国苦县。又说:“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之史”,这是正史中明确指为李氏的第一个人。以后《广韵六止》引《风俗通》也采《史记》之说,认为:“李氏,李伯阳之后。”
    李耳,古之圣人,博大精能,孔子曾问礼于他,受益不浅,说,我见到老子,就像见到了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老子的学说,流传于后世,著有《道德经》上、下编五千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