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3-3 19:32:29

福州瀛前九牧林氏渊源

本帖最后由 家有4台私服 于 2012-9-10 13:16 编辑

图片:中华林氏.jpg


http://am.img1001.com/uu_1008_2/zgfz_27_133_0bc5d44c2840bc5.jpg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3-3 19:33:33

  史载:殷商太师比干被商王朝纣王所害,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战败商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觅其后嗣,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封墓,夫人携泉归周。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姓林名坚。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著名的西河郡、济南堂、下邳、晋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大派系。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3-3 19:34:07

本帖最后由 家有4台私服 于 2012-9-10 13:17 编辑

图片:闽林甲秀.jpg


http://am.img1001.com/uu_1008_2/zgfz_27_1_6c2896dc2665f20.jpg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3-3 19:34:56

       东汉末年,由于北方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加之南方天然条件优胜,因而,大量北民南移。当时,董卓向汉献帝进谗言“林氏门宗强于河北”,恐有镇主之患。汉献帝听其谗言,将林氏宗族744人同时流徙南方,时在东汉末,三国初。

       晋永嘉之乱以后,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其随行有一位官居黄门侍郎的林禄,因讨伐杜 有功,升迁为“招远将军散骑常侍充河浦大守”。以后又敕守晋安郡(今福建莆田一带)。太宁三年(325年)追封为晋安郡王。他即被尊为入闽林姓始祖。

      林姓的南下,不同于“避难”,完全是晋王朝政治、军事行为的结果,是以一个军事将领,一个地方行政长官的身份“入侵”客地的。它的家族利益在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基本上没有损失,为它在客地的繁衍和发展,奠定了政治和经济的基础。于是,林姓很快在福建省繁衍和发展起来。

      林禄有二子:长子林景(字明徹),东晋咸和五年(330年)为通直郎。后从征南将军朱宝平南有功,授镇威将军、散骑常侍,封桂阳郡(今湖南省郴州)南平侯。次子林暹,为威武将军,居侯官都西里。入闽林氏第9世(林景一支)林元次,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任功曹;后入梁,任建安县令。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林既为梨岭长城始祖;其次子林茂,字汝盛,隋开皇三年(583年)为右丞,晋安乔迁莆田北螺村,为莆田林氏开基始祖;三子林诜的二个儿子乔迁龙溪县,为龙溪始祖。

      至唐代,入闽林氏传至第十六世是一个大转折。从此,入闽林氏分衍为阙下、九牧、游洋三个大支系。

      入闽林氏第15世林万宠(林茂一支),字圣功,唐开元八年明经及第,天宝十一年(752年)任饶州剌史,至德三年(758年)迁高平太守。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林韬为唐朝谏议大夫。他发展了阙下一脉的林姓,被尊为“阙下林家”始祖。二儿子林披一支最旺。林披天质聪明,喜欢读书,而且具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十五岁时就能手抄六经百家子史千余种,又善锺、王书法。唐天宝十一年仅20岁,以明经擢第授建州将乐县令,后任惠州剌史、临汀令、苏州别驾、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上柱国。他有九个儿子,先后擢升刺史(世称九牧)。三子林昌为唐朝兵部司马。他的儿子林萍乔迁漳浦,开垦龙溪;后,又有后裔迁台湾(迁台湾的称为“雾峰林家”)。林昌被尊为“游洋林家”始祖。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江西道监察御史前礼科给事中陈道潜在撰写“林氏九牧图记”时,是如此说的:“考之吾莆九牧林氏,适生其时,蔼蔼多贤,古今罕有焉。当时有林披者,天宝十一年擢明经第,由临汀令累迁苏州别驾、太子詹事。披生九子,曰: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苇为端州刺史。藻元贞七年进士,由容州支使累迁江陵府使。著贞元六年明经擢第,终横州刺史。荐贞元十二年进士,由郊社令累迁韶州刺史。晔由景州司马迁通州刺史。蕴贞元四年明经擢第,复应贤良方正科,累迁邵州刺史。蒙由孟陵主簿,累迁循州刺史。迈雷州刺史。蔇由明经擢第,授福唐刺史。吁亦盛矣。夫以九子俱贤,又各为州牧,求之于古,诚为罕见。”可以说,“九牧”祷苹梵裔衍播了整个福建省。“九牧林家”尊林披为始祖。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3-3 19:35:32

本帖最后由 家有4台私服 于 2012-9-10 13:19 编辑

图片:瀛前九牧.jpg


http://am.img1001.com/uu_1008_2/zgfz_27_1_ebc6dda026209fc.jpg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3-3 19:36:27

      瀛前林氏宗祠坐落于长乐市营前镇营前村之玉壶山麓。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清康熙五年重修,民国五年扩建,全祠占地面积924平方米,翘角飞檐,雕梁画枋,雄伟壮观。厅堂廊庑数十根石柱及墙基一色青石,神龛左右镂花彩门,富丽堂皇。

      瀛前林氏属“九牧林”,先祖惟浩公,以南宋亡,弃官匿隐海坛山门(今平潭山门)传六世,荣公奉旨调迁,卜居闽县光俗里(今营前村)为瀛前林氏始祖。

      后世子孙繁衍渐成望族,迄今己传二十五世,千余户,五千多人。迁出聚居在福州、罗星、闽安、东安、岐头等地区及本市城乡十余处,尚有部分旅居台湾、香港、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各地。

      瀛前林氏代出贤能,科第蝉联。明朝一举人,二进士。清朝二举人,一武进士,一镇台。

      近代则有画家林文光;有参加过1923年京汉铁路总罢工的林茂永、解放后任武汉市总工会副主席,1956年应邀出席国庆大典,受到毛 泽东、刘少奇等亲切接见;有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导、教授林道濂;有福建省技术权威、国务院人事厅頒授高级工程师林道然;以及高级工程师、博士、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和县团级以上干部百余人。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3-3 19:37:13

本帖最后由 家有4台私服 于 2012-9-10 13:20 编辑

图片:上洞林厝.jpg


http://am.img1001.com/uu_1008_2/zgfz_27_1_edf193c16fff44e.jpg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3-3 19:37:51

本帖最后由 家有4台私服 于 2012-3-3 19:40 编辑

  上洞江又称营前港、上港,发源于长乐西部七岩山,接大溪、蕉溪二水,自南而北经玉田、坑田、珠湖、营前入闽江。上洞江有7处大河湾,形似“玉带环腰”,曲折流经玉田、首占、航城、营前4个镇的大溪、玉田、东渡、阡仲、琅峰、坑田,礼元、佑林、赤屿、塘屿、屿后、珠湖、岱边,马头,龙津、洋门、泮野,长限、长安、洞头、岐头、营前、海星23个村。上洞江自长限至吴航镇奎桥间有一条长2公里的港汊,与下洞江接连,上洞江、下洞江涨潮时,潮水汇于这条港汊的泮野村,故有“泮野水两头涨”之说。
   
      营前林厝座落在上洞江北岸,坐西朝东,三面临水,两落大宅并列,占地六亩。大宅由瀛前林第十九世学棖始建,到二十世茂华续建完成。1950年土改被政 府收为办公用宅,现为营前街道办事处驻原营前镇政 府驻地营前村联合里82号是也。老房现只存新厝主座和即将倒塌的旧厝主座,在破‘四旧’和‘文 革’期间大厝内饰也破坏殆尽。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3-3 19:41:00

本帖最后由 家有4台私服 于 2012-9-10 13:20 编辑

图片:茂学懿文.jpg


http://am.img1001.com/uu_1008_2/zgfz_27_1_6d437b01a10f372.jpg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3-3 19:41:40

    学棖表亦树又名亦奴,娶妻邹妹官,生六男一女。无疾而终,享年七十四,葬于五里洋蛇尾山。

    学棖幼年极贫,帮舅舅放牛,冬无衣蔽体,后舅观其老实、勤劳,深受乡邻赞扬。在舅帮助下娶本村邹氏妹官为妻,并以杵米为生,夫妻两人勤检苦干,时常天高月朗夜,妻妹官身背未满周岁的长子茂华杵米至天亮。

    学棖一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中年子成,时转运來,稍有积蓄,建六扇五厝一座。在一家大小不断努力先后创建“元豐”米厂,引进德国蒸汽机及碾米设备,财富不断壮大。富裕后不忘远亲近邻,购百亩良田以每亩三分稻低租租于贫困的远亲近邻。短短十多年又创建“元豐”粉厂,并建新厝。学棖管教子女严格,个个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学棖晚年将营前诸业务和家计交长子茂华。

    茂华字祚富,娶妻刘雪娇,生三男一女,临终只留一句话:“野是做太惨了”,怒目双睁,含怨而终,享年七十二岁,葬于岐头黃土垄。

    茂华在兄弟团结一心,群策群力,林家事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事业向福州挺进,先后在福州开办“中元”机器厂(1957年合私合营后更名为“福州通用机器厂”)、“中元”五金铁什行、“中元”典当店、“中元”果子牙(行)等等,并与人合股开设“宝源”米厂、“中平”锯柴(木)厂等。

    茂华毕终身精力料理林家诸项业务,为人公正,不为个人私攒一文钱,努力平衡家庭内部利益,维护林厝大家庭和睦共处至1963年分家止。茂华一生经历近代最为动荡的三个朝代,社会政治生涯跌宕起伏,一言难尽,万卷难书,只能以后历史定评。

    茂华在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内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的国难当头,以朴素的爱国主义、实业救国的思想指导下,发展不忘救国救民,支援国民革命军海军,向海军提供粮食;救乡邻同胞于苦难饥饿,使众多远亲近邻免于饥寒。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福州瀛前九牧林氏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