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瀛前九牧林氏族谱单支总简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
【中华林氏史廿三世】河亶甲

  河亶甲 太戊之子,中宗崩,仲丁立。帝仲丁迁于隞,河亶甲居相。帝仲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为帝河亶甲,殷复衰。子:祖乙。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
【中华林氏史廿四世】祖乙

  祖乙 河亶甲之子,帝河亶甲崩,祖乙立,殷复兴,巫贤任职。子二:祖辛、沃甲。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
       【中华林氏史廿五世】祖辛

  祖辛 祖乙之子,祖乙崩,祖辛立。子:祖丁。祖辛崩,弟沃甲立。子:南庚。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
       【中华林氏史廿六世】祖丁

        祖丁 祖辛之子,沃甲崩,祖丁立,是为帝祖丁。子:阳甲、盘庚、小辛、小乙。祖丁崩,南庚立。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
       【中华林氏史廿七世】小乙

  小乙 祖丁之子,南庚崩,阳甲立。是为帝阳甲,殷衰。阳甲崩,弟盘庚立。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殷复兴。盘庚崩,弟小辛立,殷复衰。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子:武丁。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
     【中华林氏史廿八世】盛世明主武丁

  商朝国君(公元前1259—1200年在位),军事统帅。子姓,名昭。商王小乙之子。相传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得以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继位后,勤于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出土的武丁时期甲骨卜辞有“中师”之名,当是开创军队以“师”为最高建制单位,也有认为是初建右、中、左三师。鉴于人方、土方经常侵扰商朝边地和属国,甚至联合威胁商西北边安全,乃采取各个击破之策,多次遣将发兵进攻,又亲自统兵出征,终将人方、土方征服。用长达三年时间平定鬼方。发重兵击败羌方,俘获大批羌人充为奴隶(见武丁攻西北部族之战)。统兵南征,深入荆楚之地,击败荆楚军,俘获甚多。还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对周边方国、部族的战争,拓展了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周边部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流域,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史称“武丁中兴”。在位59年而卒,被追谥为高宗。

  中国文明究竟起源于何时,这是一个至今仍争论不已的问题。国际史学界一直不承认中国古书文献中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存在。我认为商代以前可能已经有文明,但至多是一些不成熟,缺乏连续性的文明,目前考古学所能证实的第一个比较成熟的文明是我们从殷墟的古迹中看到的,也许,这些青铜器、甲骨文、商代建筑体现出来的文化,正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原点。在这其中,一位帝王的地位显得格外突出。在叙述他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商朝的发展。自文献记载中的商汤开国后,商朝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发展,但从仲丁时代开始商朝的统治阶层多次发生“弟子或争相代立”的事件,史称“九世之乱”。到盘庚继位,决定以迁都来化解政治危机,他选择了“左孟门而右漳、滏,前带河,后背山”的殷(在现在的河南安阳郊区)作为新都所在。从此,商朝的首都固定了下来,进入了历史上的“殷墟时代”……

  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祖先崇拜在这个时代已经定型。而对卜辞的迷信,也发展到了极至。这个时代流行用活人祭祀(主要来源可能是战俘),一次祭祀仪式用上百人做牺牲的记载就有多次。

  在目前殷墟所发现的商代甲骨文和青铜器中,相当大部分是来自武丁时代,“青铜器之冠”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武丁时代的杰作。在这些古物中,一位传奇女性——妇好所占的分量也不小。她是武丁的第一个王后,多次亲自带兵出征,征服了20多个小国,是武丁时代开疆拓土的头号功臣。武丁晚年后妃众多,以至引起宫廷内乱,逼死他的儿子孝己,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由子祖庚继位。在武丁之前,商朝的王位继承以兄死弟继为主,从武丁开始,逐渐确立了父死子继的制度.在中国历代文献中,武丁只是商代后期一个比较重要的王。但到目前为止,炎黄、尧、舜、禹、汤毕竟都只是古书中影影绰绰的人物。夏朝和商朝前期的王都迁移不定,盘庚迁殷第一次确立了长期的王都,到武丁时期,甲骨文发展成熟,青铜时代进入它的盛期,武丁建立了一套成型的官僚机构和一支稳定的军队,他的南征北战为华夏初步奠定了疆域,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分封制度。而武丁长达59年的稳定的统治是这个繁华时代的政治基础。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武丁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时期,是中华文明许多特征的源头。随着考古学发现的增加,这个时代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认识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
    【中华林氏史廿九世】祖甲改革帝甲

  祖甲,又称作且甲或帝甲,商朝第二十四位国王,姓子名载。商王武丁第三子,商王祖庚之弟,祖庚死后即位。《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三十三年,曾征伐西戎,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顾一般民众,但晚期加重繁苛的刑法,造成商朝衰弱。祖甲死后由其子廪辛即位。

    公元前1191年~公元前1169年,殷商第二十四帝祖甲在位时,实行了比较激进的政治改革。祖甲想通过这样的政治改革,建立历史上贤王们曾有过的功绩。他的改革涉及到了国政的方方面面,其中钖:将历代先王分为亲疏不同的大宗和小宗,并把相应的祭祀之庙也分为大小两种;他还改革文字和历法,力图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同时,对殷人最为看重的占卜之道也加上了种种限制。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就引起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在他之后的六代商王期间,出现了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不断争执和相互打击,直到把商王朝的政治资源耗尽。

    祖甲贡献

  远古时候,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端低下,限制了人的思维和认识视野,宗教意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众神共舞,群鬼齐现”的现象十分普遍,此时社会思想中占突出地位的就是“神鬼”,似乎在“人”从观念中创造了“神鬼”之后,人们思想中的“自我”隐没不见了,人应该具有的自主性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活动都受到无所不能、总管一切的“神灵”的主宰,同时还要被那些“五花八门”的“鬼”们所支配,人处于一种“遍寻观念不见人”的状况。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人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认识外界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于是人就通过自身有限的思维概括、逻辑推理及合理想象,对超越万物之上的“众神”进行了归纳“处理”,“鬼”也被置于一定的位置。到了殷商时期,“众神泛滥”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尊一神的宗教观念逐渐确立,“人神对话”的局面开始形成,人开始有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愿望,可是这个愿望却很快就被氏族首领“垄断”了,“绝地天通”的方式限制了一般民众的认识水平,限制了一般民众与“天神”沟通的渠道。人刚想认识这个“自主的自己”,却被统治阶级人为的行为扼杀了,“神鬼”成了“君王”发布命令的代名词,成为“君王”至高无上的化身,人们的思想枷锁仍然沉重,人们思想的脚步依然蹒跚。

  为了报效祖先功德,商人盛行祭祀,但所祭对象和顺序都很零乱,没有一定的规矩。祖甲即位后,创造了“周祭”之法,具体方法是:从每年第一旬甲日开始,按照商王及其法定配偶世次、庙号的天干顺序,用羽、彡、三种主要祭法遍祀一周。周祭以旬为单位,每旬十日,都依王、妣庙号的天干为序,致祭之日的天干必须与庙号一致。如:第一旬甲日祭上甲、乙日祭报乙、丙日祭报丙,直至癸日祭示癸;第二旬乙日祭太乙(汤)、丁日祭太丁;第三旬甲日祭太甲、丙日祭外丙。如此逐旬祭祀,一直祭到祖甲之兄祖庚。用一种祭祀法遍祭上甲到祖庚的先工先王,需要九旬。祭毕,再分别用另两种祭法遍祀,直到全部祭遍为止。周祭之法,使殷人的祭祀系统更为严密规范,因此盛行于商代后半期,并逐渐达到最高峰。祖甲创立的周祭之法是祖先崇拜和宗教制度的最好体现。在上古文明中,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祭祀体系,周祭之法和古巴比伦、古埃及的祭祀法各不相同,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祭祀系统。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
    【中华林氏史三十世】康丁

  康丁、康祖丁或康且丁,姓子名嚣,是中国商朝第26位国王。祖甲之子,前任国王廪辛之弟,定都于殷,《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八年。死后由子武乙继位。

  康丁在位期间,继续对西方的羝方、旨方等羌族部落进行征伐,虽然擒杀羌方伯,占领羌部分土地,但并没将其完全征服,成为隐患。康丁晚年信巫教,使巫教势力大增,危及王权。

  甲骨文记载,康丁开辟了以殷为中心的田猎场,用于田猎和军事演习,当然也间接地起到了开垦荒地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
    【中华林氏史卅一世】武乙

  武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瞿。商王康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继位,在位35年,卒于公元前1113年,死后由其子太丁(也作文丁)继位。武乙作为商代后期的一个重要君王,从个人出发,努力地进行了挽救其王国统治的举措,但是成效不大。他在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过程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但是他生性残暴,贪于享受,被后人评为昏庸的一代君王。传说被雷击而死于渭水流域,一说死于战事,葬于殷。

  由于武乙处于商代开始走向衰亡的时代,政治观念和礼制方面开始有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天神观念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武乙自己也是其中的代表。这些可见于后人的记述和传说中。《殷本纪》载:“(他)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实际上是他命工匠做一木偶,称之为“天神”,宣称要与天神赌博。木偶不会赌,他便命一臣下代木偶赌。武乙胜后,当众肆意侮辱“天神”,以显示自己胜过天神。他还命令左右用皮革作囊,装满血液,悬吊空中,自己挽弓搭箭,仰面射去,自夸射杀天神。相传武乙还喜好田猎,终日追禽逐兽。之后,武乙之子文丁继位为王。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
    【中华林氏史卅二世】文丁

       文丁,姓子名托,商王武乙之子,于公元前1112年即位,卒于公元前1102年,共在位11年。死后由其子帝乙继位。

       文丁继位以后,为了解除周人的威胁,采取怀柔政策。周侯季历毫不客气,看看中央没动静,就征伐山西长治地区的余吾戎,余吾戎败而降周。周侯季历向文丁报捷(献上俘虏和战利品)。文丁嘉封季历为“牧师”,牧师有地方伯长的意思,专征伐权。文丁希望季牧师帮他安定边陲。季牧师于是又征始呼戎,始呼戎败而降周。过了几年,季历再次打败翳徒戎,把三个翳徒戎大头目送给文丁献捷。文丁看看季历越来越厉害,感觉不是好事,干脆突然下命囚禁季历,并杀了他。而季历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西伯姬昌,接班之后,昼夜磨牙,琢磨着抱负商王朝,最终成为未来商朝的掘墓人。

       文丁杀季历的作法没能阻止周人力量的发展,相反,周人与商朝的矛盾加深了。并且文丁时代连连遭受自然灾害,王畿地区的洹水“一日三绝”,商朝经济与国力日渐衰弱。曾经有人做过统计,每次改朝换代,总伴随着气候的大波动,不是酷热有了旱灾,就是气温骤低导致北方游牧部落南下侵袭,以寻找粮食、草。

       文丁死后,东夷中的“人方”再次叛乱,文丁的继任者“帝乙”为了不至于东西受敌,就把文丁的一个幼女,生得美丽端庄,嫁给了姬昌,向姬昌所代表的周人致歉, 《诗经》在描述这场隆重盛大的婚礼中,还创造了“天作之合”这个词。商王帝乙缓和了与周人的矛盾之后,平定了东夷的叛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